雨季护“肢”指南:潮湿天气下假肢使用者的贴心提醒
近日,昆明连续降雨让空气湿度攀升,墙面凝水、衣物难干成为日常。对于安装假肢的朋友而言,潮湿环境不仅影响使用体验,更可能威胁残肢健康。掌握以下防护要点,助您从容应对雨季挑战。
一、防潮除湿:给假肢“穿”上防护衣
每日清洁干燥
假肢接受腔、硅胶套等部件易吸附水汽,滋生细菌。每次使用后,用柔软干布擦拭内壁,重点清理与残肢接触的缝隙处。若不慎淋雨,需立即拆下假肢,用吹风机冷风档(避免高温变形)吹干内部,或放置在通风处自然晾干。
巧用除湿工具
在假肢收纳盒中放置除湿包或小型除湿机,保持存放环境干燥。夜间可拆卸假肢,将接受腔与残肢分离,用报纸团塞入腔体吸湿(次日取出丢弃),避免金属部件生锈或树脂材料老化。
二、残肢护理:拒绝“闷湿”隐患
皮肤管理是关键
潮湿环境易引发残肢瘙痒、皮疹甚至感染。建议:
穿戴前涂抹薄层凡士林或医生推荐的护肤霜,形成保护膜;
选择透气性好的假肢袜,每日更换并沸水消毒;
若出现红肿、破溃,立即暂停使用假肢并就医。
控制残肢汗液
雨季残肢出汗增多,可导致假肢滑动影响行走安全。可尝试:
使用止汗喷雾(避开伤口);
在残肢与接受腔接触面垫吸汗棉布(需定期更换);
缩短单次穿戴时间,每2-3小时取下假肢放松10分钟。
三、行走安全:雨天出行“三查三慢”
检查假肢状态
出行前确认假肢螺丝是否松动、关节活动是否顺畅,避免因部件受潮卡顿导致跌倒。
选择防滑鞋具
搭配假肢的鞋子需具备深纹路鞋底,雨天避开大理石、瓷砖等光滑路面,优先走草地或干燥通道。
调整步态节奏
潮湿地面摩擦力降低,行走时放慢速度,减小步幅,避免突然加速或转身。上下楼梯时紧握扶手,利用健侧腿发力。
四、心理调适:潮湿天气不“湿心”
连续阴雨可能影响情绪,加之假肢使用不便,易产生焦虑感。建议通过听音乐、室内运动等方式舒缓压力,或加入假肢使用者互助群组分享经验。记住:科学护理+积极心态,是应对雨季的最佳“装备”。
雨终会停,但关怀常在。 愿这份指南助您在潮湿天气里依然步履稳健,拥抱生活的每一份晴朗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